立夏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,每年公历5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°时为立夏。
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(公元前239年)就已经确立了,预示季节的转换,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。
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,炎暑将临,雷雨增多,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
2025年5月5日
(乙巳年-生肖蛇)
星期日 | 星期一 | 星期二 | 星期三 | 星期四 | 星期五 | 星期六 |
1 四月初四 |
2 四月初五 |
3 四月初六 |
||||
4 四月初七 |
5 立夏 |
6 四月初九 |
7 四月初十 |
8 四月十一 |
9 四月十二 |
10 四月十三 |
11 四月十四 |
12 四月十五 |
13 四月十六 |
14 四月十七 |
15 四月十八 |
16 四月十九 |
17 四月二十 |
18 四月廿一 |
19 四月廿二 |
20 四月廿三 |
21 小满 |
22 四月廿五 |
23 四月廿六 |
24 四月廿七 |
25 四月廿八 |
26 四月廿九 |
27 五月初一 |
28 五月初二 |
29 五月初三 |
30 五月初四 |
31 端午节 |
古诗云:“立夏秤人轻重数,秤悬梁上笑喧闺。”立夏之日的“称人”习俗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,起源于三国时代:传说刘备死后,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,并拜托其后妈、已回娘家的吴孙夫人抚养。那天正是立夏,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,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,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,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。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,就不怕夏季炎热,不会消瘦,否则会有病灾缠身。吃完立夏饭后,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,大人双手拉住秤钩、两足悬空秤体重;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,吊在秤钩上秤体重,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。若体重增,称“发福”,体重减,谓“消肉”。
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。在安徽,道光十年《太湖县志》中记载:“立夏日,取笋苋为羹,相戒毋坐门坎,毋昼寝,谓愁夏多倦病也。”说是这天坐门槛,夏天里会疲倦多病。30年代《宁国县志》中记载:“立夏。以秤秤人体轻重,免除疾病,所谓不怯夏也。俗传立夏坐门坎,则一年精神不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