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历又称老黄历、皇历,是带有每日吉凶宜忌的一种万年历。黄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,故称为黄历。
黄历主要内容包括西历、农历和干支历三套历法,二十四节气,每天的宜忌、干支、值神、星宿、月相、吉神凶煞等,内容丰富,且因各家编写出版而不同。
民间俗称黄历为通书、择日通书,但因通书的“书”字跟“输”字同音,因避忌讳又名通胜。
本站提供西元1901年至2100年间的黄历查询,帮您为结婚、开张、搬家等人生大事选择黄道吉日、吉时。
2022年5月25日黄历
星期日 | 星期一 | 星期二 | 星期三 | 星期四 | 星期五 | 星期六 |
1 四月初一 甲辰 甲寅 |
2 四月初二 甲辰 乙卯 |
3 四月初三 甲辰 丙辰 |
4 四月初四 甲辰 丁巳 |
5 立夏 乙巳 戊午 |
6 四月初六 乙巳 己未 |
7 四月初七 乙巳 庚申 |
8 四月初八 乙巳 辛酉 |
9 四月初九 乙巳 壬戌 |
10 四月初十 乙巳 癸亥 |
11 四月十一 乙巳 甲子 |
12 四月十二 乙巳 乙丑 |
13 四月十三 乙巳 丙寅 |
14 四月十四 乙巳 丁卯 |
15 四月十五 乙巳 戊辰 |
16 四月十六 乙巳 己巳 |
17 四月十七 乙巳 庚午 |
18 四月十八 乙巳 辛未 |
19 四月十九 乙巳 壬申 |
20 四月二十 乙巳 癸酉 |
21 小满 乙巳 甲戌 |
22 四月廿二 乙巳 乙亥 |
23 四月廿三 乙巳 丙子 |
24 四月廿四 乙巳 丁丑 |
25 四月廿五 乙巳 戊寅 |
26 四月廿六 乙巳 己卯 |
27 四月廿七 乙巳 庚辰 |
28 四月廿八 乙巳 辛巳 |
29 四月廿九 乙巳 壬午 |
30 五月初一 乙巳 癸未 |
31 五月初二 乙巳 甲申 |
早在秦汉时期,像《日书》这样为各项活动选择时日吉凶宜忌的参考书就已经出现,但是其性质属术家所用的专门工具书,一般人不易解读,民众择吉避凶,仍需问询所谓的"日者"。
唐代以后,随著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,黄历(古称历日,下同)上有关行事宜忌的内容开始大量出现。
黄历一直以来颇受欢迎,以元朝天历元年(1328)年为例,当年全国售卖的官印黄历就高达三百多万本,而政府售卖黄历的收入,更高达当年全国岁赋钱钞部分的千分之五。
在此利益驱动下,民间私印黄历以及官方对私造黄历的打击在历朝历代不断上演,直至清乾隆十六年(1751),律例馆终于顺应社会的现实,准许民间翻刻官印的黄历。自此,黄历迎来了极大发展,黄历上的内容变得异常丰富,一本历书成了小百科全书。
进入民国,孙中山先生提出用西历,于是黄历中又增加了西历的内容。
私人书局也开始印皇历,有人把“皇历”改称“黄历”,演义成黄历是由轩辕黄帝创制的,但其实这只是后人的编造。
不过黄历的术数内容常被批评为迷信。太平天国颁行的黄历就删去所有禁忌,只注明节气与礼拜天;清宣统年间颁布的黄历,也禁止刊载宜忌、冲煞、方位、流年、太岁;而台湾日治时期的黄历,也只有“宜”而无“忌”;台湾光复后,又全都恢复了。
千余年来,黄历一直是中国民间最畅销的书籍。以台湾为例,目前每年印制的黄历大约为五、六百万本左右,不少现代人仍然对黄历有很深的依赖。
台湾的黄历/通书大约三分之二都宣称是从两百年前福建洪潮和的“继成堂”通书传承而来;香港流行的源头则是广东“崇道堂”罗传烈通书。